医之仲景经方之冠心病的治疗
近日学习汉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,阅读之余有所思考,是名笔记于此,本为学习总结之用,难免存有错误之处,请各位老师留言指正。 病例1、李某,男,67岁,病案。初诊日期年5月28日,气短、胸痛、胸闷一个月余,4月23医院诊断为“心肌梗死(愈合期)”,曾服复方硝酸甘油,氨茶碱等无效。又找中医治疗,以益气活血,化痰通络(人参、黄芪、瓜蒌、赤芍、降香、桃仁、薤白、郁金等),治疗近月,未见明显疗效。近症以左胸灼热痛,气短,动则明显,时寒时热,心下堵,口苦,时头痛,失眠,大便微干,舌苔黄,脉弦滑。胡老予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:柴胡四钱、半夏三钱、黄芩三钱、白芍三钱、枳实三钱、生姜三钱、大枣四枚、桂枝三钱、茯苓四钱、桃仁三钱、大黄二钱、生石膏一两、炙甘草一钱。 二诊:6月1日:上药服三剂,各证均已,唯感夜间憋气,食后烧心,大便干,舌苔黄,脉弦滑略数,上方增大黄为三钱。 三诊:12月23日:上药服二剂夜间憋气已,外出活动仍感气短,但休息后症状逐渐消失,未再来诊。今咳一周而来诊,与半夏厚朴汤加味。《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,经方专家胡希恕卷,第二版》 我们来分析一下案例: 第一、其中大便微干让我们想到阳明里实热证,方用大黄为主药的承气汤类,例如调胃承气汤、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等。但是如果只有大便微干也不一定是阳明里实,其脉象上应该滑数,以证有里热。另外有舌苔黄、心下堵,也可以进一步的表明有里实热的症状的存在。第二、时寒时热、口苦、脉弦,这一组症状让我们想到了半表半里的柴胡汤证。第三、时头痛,失眠,气短、左胸灼热痛,体内当有淤血,考虑用桂枝茯苓丸。 最后辩证为少阳阳明合病,兼瘀血证。方用大柴胡汤合方桂枝茯苓丸,因为热实明显加生石膏。最后的方剂为柴胡、黄芩、芍药、半夏、生姜、枳实、大枣、大黄;桂枝、茯苓、桃仁、炙甘草;生石膏。 让我们回顾一下关于大柴胡汤与桂枝茯苓丸的相关条文: 第条、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,柴胡证仍在者,先与小柴胡汤;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。 注解:患者本为太阳病,经过了十余日,已经传入了半表半里或里,仔细分辨后主要表现为柴胡证,即口干口苦目眩、寒热往来、胁下苦满、默默不欲食、心烦喜呕等,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,服用小柴胡汤。但是如果服用后,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,说明有里热,为少阳阳明合病,服用大柴胡汤下之就会好了。 第条、伤寒十余日,热结在里,复往来寒热者,与大柴胡汤。但结胸,无大热者,此为水结在胸胁也。但头微汗出者,大陷胸汤主之。 注解:伤寒十余日后,病邪已经传里,形成阳明里热,表现在大便干硬上,并且有往来寒热,仍然存在少阳病,方用大柴胡汤下之。胡老明确指出,心下急、心中痞硬、心下满痛、呕吐下利,都是气机被邪热、水饮遇阻不痛的急迫感觉。此条文中关于大陷胸汤与大柴胡汤的鉴别需要特别注意的,胸胁苦满与结胸有相似的地方,前者主要表现在两肋,后者则是在中间,心下硬满,甚至于腹,当然胸也满,另外心下急不等于心下痛,大柴胡汤证不痛,也没有石硬。条文中,结胸证无大热,并不是没有热,而是有热,而是热不能表现在外,这是由于有水饮结胸的缘故,胸胁有水结在那个地方,气不能旁达,所以只能是脑袋微微出汗,方用大陷胸汤。大陷胸汤组方为大黄、芒硝和甘遂,得快利止后服。 第条、伤寒发热,汗出不解,心中痞硬,呕吐而下利者,大柴胡汤主之。 注解:患者形似伤寒,发热但不恶寒,不应该用汗解,发汗为误治。这时候出现心下痞硬,呕吐和下利的情况。对于下利有一个葛根汤证,“太阳阳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汤主之。”这是太阳病,发热、恶寒、脉浮、下利,解表下利就好了。而条文中所讲并非太阳病,发热不恶寒,心下痞硬而下利,为少阳阳明合病,仍然用大柴胡汤下之。 今天的笔记就写到此,下次再见,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。 德复
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iangxiange.com/jxtp/8731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提醒大家胃胀20种用于慢性胃炎胃胀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